
数字孪生代表队1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代表队1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代表队2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代表队2
数字孪生
一、 专项赛背景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了整个产业链、创新链的转型升级,带动各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字技术、仿真模拟、实时感知、监测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下,各产业正积极打通信息孤岛,搭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推动实现要素数字化,释放数据价值,着力提升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实际技术问题,集聚校企优质创新资源,拓展产学研用多方交流合作,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特设立数字孪生领域专项赛(以下简称专项赛),旨在通过大赛汇聚产业界、科研界、教育界专家资源,大力促进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成果研发转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重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 组织单位
展视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专项赛主办单位牵头成立专项赛执委会,按照大赛执委会要求,完成专项赛的组织筹备和具体实施。
三、 专项赛目标
通过开展数字孪生领域专项赛,挖掘优秀校企创新成果,共同攻克企业在数字孪生智慧建造的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中的技术/技能难题,推动技术/技能创新的高效供需对接和转化应用,培育选拔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才,助力推进数字孪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数字孪生技术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四、 参赛对象
1.参赛团队由高校联合企业组成,按照“高校师生+企业专家”模式搭建,参赛答辩人员应由高校学生担任,导师应由高校教师及企业专家担任;比赛为团队赛,队员人数2至5人,导师2人,其中1人为院校教师,1人为企业导师。
2.参赛选手专业范围、学院不限,建议参赛团队选择能力互补、专业背景多样选手组队,每名参赛人员只能报名一个团队,每个参赛团队只能参加一项比赛,禁止不同参赛团队之间共用队员。
3.参赛对象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高职高专类)具有正式学籍全日制在校学生(含2023年应届毕业生、研究生、本专科不限),允许跨校组队。
4.符合上述要求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报名,提交《参赛承诺书》(大赛官网可下载),并经大赛执委会审核通过后,正式获得参赛资格。
五、 竞赛内容
数字孪生领域专项赛遵循“产业导向、企业应用和创新转化”原则,重点考察学生重难点问题的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涵盖“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数字孪生建造机器人创新和AI人工智能训练”三大模块。各参赛团队应合理选择命题类型,聚焦关键业务痛点,团队协作、共同设计、制作成果,具体如下:
赛项1: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
参赛团队需紧密结合所属领域产业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参赛案例,选取原则应遵循产业导向、企业难题、技术瓶颈和工艺改良等方面,具体如下:
1.数字化设计与建模
选定项目案例,熟练运用相关三维信息软件完成项目成果设计、制作。应遵循产业导向,企业生产难题和技术重难点等,以解决问题为要点,具备创新立意、指导价值。
2.智能建造数字孪生创新应用
(1)数字化模型设计与深化
导入同一阶段数字孪生模型,结合行业标准、规范,运用虚拟现实设计平台完成项目数字化设计、可视化编辑,并基于数字孪生场景下进行调整、优化。各参赛团队自行设计,应体现特色、创新和转化。
(2)智能装备可视化应用模拟
以数字孪生深化模型为基础,在虚拟现实设计平台中完成针对智能装备和机械的“业务、原理、构成、流程、技术、应用及效益等分析,最终实现对整个项目方案的设计表达、展示与汇报。
赛项2:数字孪生建造机器人创新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以数字化、可视化为手段,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力度。各参赛选手应围绕“机器人模式探索、技术研发攻关、工艺工法改良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自主选题,具体如下:
1.建造机器人策划与仿真模拟
参赛团队自主设计机器人仿真作业场景,基于选定命题方向,通过机器人策划系统完成机器人场景搭建、模型载入、参数设计、路径规划、工艺改良和仿真推演等操作,并上传机器人协同平台进行作业数字化流程模拟。
2.建造机器人技能创新应用
基于机器人策划仿真成果,深化命题内容,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突破、新材料研发、视觉感知、精准定位、工序工法和人机协同”等方面,完成对整个项目方案的创新设计、成果展示。
赛项3:AI人工智能训练
各参赛团队自主选题,基于所属产业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开发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团队协作完成参赛作品的“方案设计、AI算法库训练、文图转化和效果优化”等,进而来达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应用创新、市场宣传推广和商业模式升级等目的。
六、 竞赛赛制及赛程安排
专项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各参赛团队将参赛作品及相关附件提交至大赛报名通道,由大赛专家进行评审。决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参赛团队以演讲、演示和答辩形式进行,经专家组评审,决出专项赛奖项,晋级企校协同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赛程与时间安排如下:
竞赛阶段 | 时间 | 说明 |
大赛报名 | 自通知发布之日 - 2023年9月30日 | 1.团队通过大赛官网www.smeie.org.cn进行账号注册,相关信息填报。 2.报名资料请务必完整提交,信息准确有效。 |
作品征集 | 自通知发布之日 - 2023年11月5日 | 1.各参赛团队按照作品提交要求,登录报名网站,提交参赛作品方案与参赛承诺书。 2.参赛作品要求:包含项目“概要介绍、简介PPT、项目详细方案、演示视频、知识产权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证书、著作权证书)”等,可参考大赛作品提交模板及相关要求。 3.作品如有视频,可提供观看或下载地址。 4.成果命名:SME202306+团队名称+参赛作品方案 |
专项赛初赛 | 2023年11月7日 - 2023年11月12日 | 根据要求提交专项赛作品及相关材料。执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线上评审,评选出进入专项赛决赛的团队。评审主要维度包括:创新创意、实施方案、技术实现与交付等。 |
专项赛决赛 | 2023年11月20日 - 2023年11月30日 | 举办现场决赛,参赛团队以演讲、演示和答辩形式进行,经专家组评审,决出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及项目。 |
七、 赛事奖励
(一)奖项划分
按总成绩进行奖项划分,每个赛项分别设一、二、三等奖,以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获奖比例不超过30%,专项赛采用线下颁奖形式,并在大赛官网发布,保证公平公正。
赛项 | 阶段 | 奖项名称 | 获奖比例 |
1.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 2.数字孪生建造机器人创新 3.AI人工智能训练 | 专项赛决赛 | 一等奖 | 10队 |
二等奖 | 30队 | ||
三等奖 | 50队 | ||
优秀组织、优秀导师奖项 | 若干名 |
(二)其他权益
1.项目推荐
(1)获奖项目纳入教育部协同育人资源对接池,优先提供项目资金、技术服务、品牌推广和产业对接等活动。
(2)获奖项目可优先被推荐与产业链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并提供相应对接支持。
(3)向参赛学校/企业提供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平台,持续扩大技术成果转化效益。
2.人才项目支持
(1)对于一等奖获奖团队,可给予优秀项目推荐,纳入大赛人力资源库,入选地方人才招引名录,优先获得企业实习机会。
(2)对于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可推荐纳入赛事专家库,优先获得各类项目课题机会,受邀参政府、行业组织的各类讲座、发布会、教学研讨会等活动。
3.其他获奖支持
全国总决赛主办方应为全国总决赛优胜团队颁发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工作者等奖项,并在实习就业、宣传展示、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具体以全国总决赛官网公布为准。
八、 关于参赛作品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的特别说明
(1)所有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技术方案、产品及相关成果,知识产权应无争议。若存在侵权等行为,参赛者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荣誉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比赛期间参赛队伍所有的创意、方案及技术成果等知识产权均属于参赛队伍所有,组织方承诺履行技术保密义务,参赛资料仅用于本届大赛相关用途,宣传与推广以不透露参赛队伍核心技术为限。
(3)不符合参赛要求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团队,大赛执委会除除取消该团队参赛资格、收回赛事荣誉和奖金奖励外,保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4)大赛相关解释权归大赛执委会。
九、 参赛报名
参赛院校组建参赛团队后登录报名网站 https://kc.izsw.net/Contestregister。
联系人:李老师 13759728390
宋老师 17800828110
联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弘安路85号展视网数字大厦
专项赛执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交流答疑群的日常问题答疑及收集归纳
赛项1: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学生群:QQ群号758566706
赛项2:数字孪生建造机器人创新学生群:QQ群号750344781
赛项3:AI人工智能训练学生群:QQ群号892368024
“数字孪生”专项赛老师群:QQ群号749571000
十、 文件下载区
2.关于举办 2023 年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数字孪生领域专项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