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比赛规则
2023-09-19


一、大赛简介

2023年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是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联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共同主办,由专精特新企业及行业影响力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品牌赛事活动。

大赛自2023年7月-2023年12月止,赛事活动由专项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

二、赛制设置

(一)   专项赛

    本届大赛专项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网络安全、数字孪生六个赛道。所有专项赛应在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部举办工作,具体举办日期将在大赛官网上另行通知。专项赛比赛地点由专项赛承办单位指定。

(二)   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由大赛主办单位组织开展。参赛项目经过现场演示、答辩、评委亮分环节后,按得分高低产生获奖项目,并举行颁奖。全国总决赛计划于2023年12月举办,具体日期将在大赛官网上另行通知。

(三)   比赛内容

    参赛团队应对照报名参加的专项赛领域,由团队内部的企业专家提出该领域企业面临的某项技术或管理问题,联合高校学生开展研究攻关,形成创新性成果。鼓励在创新成果中吸纳国际化人才赋能、国际先进技术在华落地等内容和元素。大赛将重点考察、评比成果原创性、突破性和可转化性。

(四)赛事奖励

    1.  奖项设置

     各专项赛均设置一二三等奖,并由专项赛承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其中,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同时,对专项赛优秀组织单位、优秀个人颁发相应奖项。

     全国总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予以现金和证书奖励。同时,对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优秀个人颁发相应奖项。

    2.  实习就业

     大赛组委会将向获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团队的学生推荐就业岗位或实习机会。

    3.  宣传展示

     大赛组委会将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对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优秀成果进行报告,并视情举办优秀参赛项目成果展。

    4.  成果转化支持

    大赛组委会将对大赛优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法律咨询、产教融合、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支持,并积极安排创业导师和技术、投资、管理等领域专家进行辅导。

    5.  国际合作

     大赛组委会将为全国总决赛获奖团队和团队成员所在高校提供国际交流项目支持。

三、报名指引

(一)参赛团队登录大赛官网www.smeie.org.cn进行注册报名;

(二)注册成功后,参赛团队选择要参加的赛道领域再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按照各专项赛道的比赛实施要求,进行由各执行单位组织的比赛。

(三)专项赛活动要秉持公益原则,禁止向参赛队伍收取任何报名等费用;

(四)专项赛各参赛项目应合法合规、弘扬正能量,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五)专项赛的评审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专项赛决赛拟邀请公正人员参与现场评审环节;

四、最终解释权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拥有对2023年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相关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为你推荐
A 组获奖排名(团队成员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 院校导师 企业导师 参赛院校 项目名称 排名 奖项 李杰、郭传鑫、王云阗 苏必胜 朱铭鲁 施克永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 人机共感-面向极端环境下复杂遥操作的多模态触觉具象化 1 一等奖 刘宁杰、俞家源、王昊 建安马斯克队 王昊 陈天驰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Ai 在建筑表现中运用 2 一等奖 林雪静、杨俊彦、刘海波、周伊兰 好好学习队 陈晓菲 杨坤 枣庄学院 智护先锋——矿山检测搜救机器人 3 一等奖 万帅勋、梁蓝丹、袁达 智慧校园3D建模团队 袁达 王金良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语成模 4 一等奖 吴开超、薛传承、王月娥 智慧数字 王月娥 薛胜东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智慧油田井场数字孪生—载荷传感器项目 5 二等奖 刘江湖、吕翰明、张思扬 虔影科技团队 匡芳君 胡亮 温州商学院 Uigr优乐居——
2023-12-26
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分组与答辩顺序
2023-12-19
“首届校企协同创新大赛”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全部专项赛的举办工作。经研究,大赛组委会决定于2023年12月23至24日在清华大学举办全国总决赛。
2023-12-18
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赛决赛,于11.25-26日在山东临沂职业技术圆满收官。从初赛171所院校923支队伍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33支代表队伍参加了此次线下决赛。
2023-11-28
2023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新能源汽车领域专项赛自9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超百所院校、企业累计130余支团队参赛。经专家评审,24支团队入围决赛。
2023-11-24